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楞严经讲义

浄界法师讲楞严经

浄界法师讲楞严经

我们的第六意根是众生的业力所显现的,一种假名假相假用,它的本质是如来藏妙真如性,是真如本性。

即空、即假、即中」佛陀的意思我们先安住在即空,先破除攀缘。我们在思惟因果的时候,是安住在空性来思惟因果的。你试试看,你如果不先修空观直接思惟因果,就带有你个人的攀缘,有你个人的成见,你思惟的因果都不会正确的,不可能正确!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修习空假中是有次第的,先空次假后中。

“即假”其实它包括十法界的因果;比方说,我们凡夫的眼睛“即假”,我们眼睛看到的就是前面的分寸;一个阿罗汉的“即假”,他看到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很清楚;菩萨的“即假”,看到百千个三千大千世界;佛陀的“即假”,看到无量无边的世界。所以六根,十法界是差别的,那是业力的不同,不过本经的“即假”主要是讲到凡夫杂染的即假,讲到佛菩萨的功德讲得少。

所以为什么《楞严经》要跟《法华经》结合在一起,因为到了《法华会上》就广泛的说明菩萨的即假。但身为《楞严经》,它的好处就是让你很快的来对治你的攀缘心。你六根当中遇到事情,记住「不迷、不取、不动」,不要乱动。

其实我们是这样,我们的生命有一定的轨迹,这个轨迹遇到跟事情接触的时候,我们有二个选择,第一个选择变化,第二选择不变。从本经来说,你要先选择不变,不要先求变,先求变你就完了,你就会刺激攀缘心。

我们今天是几点拜佛、几点看书、几点睡觉、你尽量能够保持不变,人生先求不变,先求不变再求随缘;不变就是“空观”,随缘就是“假观”。空观是成就不变的“体”,这叫不迷、不取、不动,其实主要是修空观,不要乱动。

我们从家里面出来是因为一念的妄动,你现在要把生命带回家,你要逆向操作,就是不能再动下去了,慢慢慢慢的你才能够回光返照。

六根有二种情况,第一个你向外攀缘,六根就造业;你这六根回光返照,你就是回归本性。所以六根你有二个选择,第一个选择向外攀缘,第二个你选择回光返照;一个生死轮回,一个是安乐涅盘,你要往道上会那你就是安乐,你要追求事相,那就是生死轮回,所以这一段就叫「会事入理」是这个意思。

净界法师楞严经讲记35

我们在行菩萨道的时候,最大的问题就是古德所说的:「勇猛心易发,恒常心难持。」当我们发心修习一个波罗蜜的时候,我们可以有一时的热情去做这件事情,但是我们遇到内在身心的障碍,以及外在魔障的时候,我们就很容易退转,很难保持一种相续的力量。

依止事相所发的菩提心谓之「攀缘心」,这攀缘心是非常的脆弱的;反过来,我们发一个菩提心是依止一个道理,一个真实的道理,这个道理是不会变化的,所以我们的这个菩提心会特别的坚固,所谓的《首楞严王》。

你必须在你身心世界当中,真实的道理要把它找出来,所谓的「会事入理」。

宇宙间的“道”在哪里?道是无所不在的,就在我们的身心世界当中。我们把这个“道”找出来以后,我们依止这个“道”来修习种种的善法,就能够成就不变而随缘,随缘而不变,有所坚持,有所随缘,以不变应万变,这时候我们的菩提心就非常的坚固,就能够因为这样坚固的菩提心而成就《如来的密因》,也因为这种坚固的菩提心而成就诸佛菩萨的《首楞严王》。这是本经的重点,一个初学者你一定要把身心世界的“道”把它找出来。

为什么十二处,当六根去攀缘六尘的时候产生了六种的作用,它的本质当下就是众生本具、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呢?为什么它就是一种即空、即假、即中的一个中道实相呢?

能见的眼根跟所见的色尘是同时出现的,不能够说是谁把谁生出来,不可以这样子,一个没有另外一个就没有了,根尘同缘。

所以你说谁把谁生出来,其实都是不合理的,二个是同时出来。

同时出来的道理,我们就可以正式的把这样的情况找到它的道。

蕅益大师说:因缘所生法是这样,“未生无潜处”它还没有生之前也不知道潜伏在哪里;“正生无住处”它正在活动作用的时候,你可以受用这树林的时候,它也没有一个依止的处所,只是一个假相而已,“生已无去处”等到你不看它的时候,它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,所以结论是既无处所,它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。这讲它的一个因缘所生法当体(即空)。

(即假)即色与见,二处虚妄,虽然它没有处所,但是因为众生过去的业力,循它的业力显现它暂时的假相跟暂时的作用,就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。它真实的道是本非因缘非自然性,因为它俱足不变之体,所以它不是因缘,但又有它随缘之用,所以它不是自然,它不是单一的因缘也不是单一的自然,这就是“即中”的道理。

我们看到的色尘每一个人各式各样,每一个人不一样,福报大的人看到的色尘是美妙的,你业障重你看到什么东西都不顺眼。那就是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色尘本身不真实;即假,因为你有业力所以你看到这个东西;即中,空有无碍。

我们从色尘当中所得到的启示,其实色尘它是「当处发生,随处灭尽」,它只是「幻妄称相」,有它暂时的假相,但是它的道理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。如果你能从这个事相悟入这个道理,那你依止这个道理来修学,就能够成就佛道,你要被事相所迷惑,那么它就对你产生障碍。所以我们很难说哪一个法是功德是过失,巧妙就在你这一念心。

听是一个内处,声尘是外处,当听跟音声接触的时候就构成一个因缘所生法,当然是一个变化多端的,但是在变化多端的背后,它的体性却是不生不灭的“如来藏妙真如性”,它永远保持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的一个真理存在,我们应该把这个真理找出来。

虽然即空,但是当我们耳根跟声音接触的时候,也会随着个人业力的不同,而显现种种的假相跟它暂时的作用,而它的本体是如来藏妙真如性;它的作用是声响的假相,而它的本体却是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的一个真实的道理。

所以音声本身也有很多的道,世界男高音帕华洛帝,他刚出道没多久的时候,在欧洲各地做巡回的演唱,因为他那时还不太会用整个身心世界的调和来发音,所以他每一次唱完都非常的累。所以那一天他回到旅馆,早早的把灯关上就休息了,因为他非常劳累。但正快要睡着的时候,隔壁有一个婴儿,这个婴儿是哭夜郎,一到晚上他就哭,哭得特别大声,婴儿哭得他根本就睡不着。

他心里想,看你多会哭,你哭一段时间总会累,但是这婴儿一哭,哭了一二个小时。这帕华洛帝他突然间若有醒悟,唉哟!我唱歌的时候,唱一二个小时就很累很累,这个小孩子哭了一二个小时,从头到尾这声音都没有降低,这是什么道理?

他突然间会事入理,喔!原来婴儿他们的身体结构跟我们不一样,因为他各方面的发育没有完全,他的喉咙、他的气管、他的腹部都没有完全,所以他在发音的时候整体是协调,而我们长大以后,我们的喉咙是喉咙,是独立的,气管是气管,腹部是腹部,既然独立就很难协调,你有你的作用,它有它的作用。所以我们会很造作是从丹田、从气管、从喉咙发声,因为我们的功能是完全独立,完全成熟长大。那因为我们唱的时候太过刻意的用力,结果我们非常累。

所以他从音声当中体会到,一个人要声音唱得好听,要唱得持久,你必须放松,把自己空掉,你观想你是婴儿时期,很调柔、身心协调,在极度放松的状态,你唱出的声音不但好听,而且不劳累。他从婴儿的哭叫当中,他找到了唱歌之道,而我们一个人,执着相的人就很苦恼,被这个声音所障碍,若我们从世间当中去找到它的道,那我们就能够得到自在了,当然这道只是个世俗之道。

蕅益大师说:我们从生灭因缘当中找到即空,你以后就能够显现方便有余土;你找到即假,就能够显现实报庄严土;你找到即中,就能够找到常寂光净土;如果你在生灭因缘当中,你产生取相执着,那我们永远显现的都是三界的凡圣同居土。所以把道找出来,就影响到我们整个未来生命的处所。

栴檀香出自于牛头山,所以又叫牛头栴檀,它是世间的宝物,只有在佛陀跟转轮圣王出世的时候,才会出现于世间。这香有什么功德呢?如果我们燃烧一铢(一两是二十四铢),在整个室罗筏城方圆四十公里之内,都能够闻到它的香气。

鼻根跟香尘它是没有处所的,它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的,它没有来的处所,也没有去的处所,它是没有真实体性的,当体即空,它所谓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,但是当它在作用的时候,鼻根跟香气接触的时候,也的确循着个人的业力,会产生香的假相跟香的作用,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,的确是有它暂时的作用,这一点是不能忽略,是因缘即假,但它背后的道理却是如来藏妙真如性,众生本具诸佛所证,一个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之体。

香是哪里来的?《楞严经》的意思,香是清净本然周徧法界的,从《楞严经》的观念,其实栴檀香是经常存在的,你点栴檀木只是把那已经存在法界的香把它显现出来而已,香是本来就存在的,每一个地方都有香气,厕所都有香气。你不要以为是栴檀木把香创造出来,不是的!它只是把它显发出来。

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,宇宙间的法它是清净本然周徧法界的,每一个法都是本来就存在的,但是你有这个业力,你就把这个法显现出来,他有这个业力,就把这个法显现出来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样在一个环境,每一个人所看到,所听到的是不一样。

其实身为佛学院一个场所,好坏每一个法都存在,每一个人循他的业力,去看到去受用它,他自己业力这一部份的因缘所生法,这就是所谓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,人世间是这么回事的。

以上就是净心法师讲楞严经了,我们修行的时候可以多看看这些讲解,这些东西是能够帮助我们很快的去理解和修行经文的,能够让我们知道楞严经的大意是什么,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修行的。

首页12尾页

本文链接:浄界法师讲楞严经

上一篇:净心法师讲楞严经

下一篇:倓虚法师讲楞严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