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修行?是每个佛教徒面临的问题。一种药可以治多种病,一种病也可能用多种药治好。虽然如此,但药理应有相通之处,不明药理而胡乱下药或吃药,无益于身,反而有害。
佛如医生,法如药,僧如护士,众生如病人。众生修行犹如吃药,岂可不慎?岂可不找明师?岂可不对自己的医生坦诚表白一切?为人师者又岂可不慎,不懂医理、药理,不对病人的众生犹如作望、闻、问、切?吃药要有效,必须病人与医生配合,对症下药,治疗身体疾病属于世间法,尚且需要如此谨慎,何况属于出世间法的修心法门呢?基于这种认识,本文不谈理论,仅就实务方面提出管见,抛砖引玉,尚祈方家指正。
第一步,花一个周末的时间检验自己,诚恳老实对自己做一番彻底的检查,并且详细做记录,供未来修行参考。
自己每天有多少时间、什么时间可以用来修行?自己每周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修行?自己每月、每年有多少时候可以用来参加佛七、禅七或其他修行活动?自己的人生规划如何?将来有志弘法布教者,应该广学多闻,深入各种法门,才能普度众生;如果只是为着解脱生死烦恼,而自己的时间、精力、学识等条件又不允许,就应从一门深入,否则就会“门门通门门松”,毫无所得。
其他如自己的年龄、性别、职业,教育、家庭环境等个人因素,都是决定修行法门的参考指标。最重要的是借用心理测验进行深刻的反省、评估自己的个性是属于贪型人、嗔型人、痴型人、慢型人、疑型人?
第二步,锁定目标。目标可以分短期、中期、长期。循序渐进,才不会慌乱,不必贪多,但要细心、用心、恒心。同时要根据自己的性向设定目标,一样米养百样人,人的根器千差万别,因此佛陀开出的法门也千差万别。有的人只求现世安乐,就要修持人乘法(五戒);有的人更求天国之乐,就要修持天乘法(十善);有的人志求出三界,就要修持声闻法(四谛)或缘觉法(十二因缘);有的人自利之外,更以利他为意乐,就要修持菩萨法(六度万行)。实际上,法门是相通的,彼此之间并不相碍,差别只在偏重不同,不可自是非他,反成障碍。
目标越清晰,达成的可能性越高,当然学佛应以成佛为终极目标,只是时间迟速不同而已。
第三步,选择明师,亲近善知识。学佛为实践法门,需要明眼人的引导,才不会误入歧途。老师很重要,同参道友也很重要,可以彼此扶持规劝,互相切磋。所以,学佛人在依止明师之后,也应参加学佛社团,社团就像防风林,可以增强我们抵挡“八风”的力量。
第四步,脚踏实地做功课。根据前述三个步骤之后,就可以自定功课或请师长善友协助定功课。功课可分前行和正行、共行和不共行。前行的目的在积集福慧二资粮,消除修行的障碍;正行的目的则在加深积厚功夫,克期取证。共行是每一位学佛人都要做的功课,不共行则是自己独修的法门。前行可以从广结善缘、服务大众开始,以便逐步进入修行的核心。忽视前行就如资粮未备就踏上旅程,必然障碍重重。正行是禅净密律抉择修持。修行就是在转化气质、转化习性、清净内心。修行人的共行是皈依、忏悔、回向等科目,不管是新学、老参或任何法门,都离不开这几个基本功课。
此外,我常建议大家,每天早晨醒来,要先修慈悲观,发心予乐拔苦,微笑着默念:“愿我今天吉祥如意,愿父母兄弟姐妹吉祥如意,愿师长朋友吉祥如意,愿国人吉祥如意,愿全人类吉祥如意,愿一切众生吉祥如意。”同时提起正念,对自己全身做一番扫描,既可以发现身体哪个部位有毛病,又可以松弛身心。晚上就寝前,则要三省吾身,有过则记录下来改正,有善则回向给一切众生,让自己充满喜悦,微笑着入睡。上下班途中,可以念佛持咒或观呼吸。工作时保持愉快的心情,把工作当作修行。碰到顺境或好的人事物,要感恩因缘殊胜;碰到逆境或坏的人事物,也要感恩因缘难得,藉境练心,消除业障。时时刻刻保持平常心,不被境转。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要平衡;慈心太强时,流于攀缘执著,要提起悲心对治;悲心太强时,流于多愁善感,要提起喜心对治;喜心太强时,流于得意忘形,要提起舍心对治;舍心太强时,流于冷漠无情,要提起慈心对治。
同理,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五根的修持要平衡,以念观照一切时处;有信无慧则流于迷信,有慧无信则流于狡黠,故信根与慧根要平衡,有进无定则躁,有定无进则沉,故进根与定根要平衡。缘起性空的观照,必须落实于八正道,以八正道为生活准绳,才不致落入空谈。
修行要有“铁杵磨针,滴水穿石”的决心。法门只是药,吃错药也会出毛病,必须注意中道的原则。佛法与外道的差别只在修心与否,修心则在发菩提心与体验空性,心外求法同于外道,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,修行不可不慎。(信息来源:摘自《人海灯》
编辑:明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