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快诵网
楞严经快诵网
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正法眼藏-白云禅师 佛祖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传 证严法师说故事
主页/ 佛本生故事/ 文章正文

佛教:五种不同的修行层次,看看你到哪一层了?

导读:佛教:五种不同的修行层次,看看你到哪一层了?修行是什么?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修行?从佛教的角度出发,修行是为了让我们解脱,彻底的摆脱生死轮回,达到理想的彼岸。但我们必须回归现实,从当下的一点一滴做起。...
佛教:五种不同的修行层次,看看你到哪一层了?

修行是什么?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修行?从佛教的角度出发,修行是为了让我们解脱,彻底的摆脱生死轮回,达到理想的彼岸。但我们必须回归现实,从当下的一点一滴做起。从根本上来说,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为。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,沾染上了太多的不良习气,只能从它们身上开始下手。

我们可以把修行分为五种不同的层次,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,看看目前的状况究竟在哪一层次上。以勉励自己不断奋发向上,到达彻悟圆满的境界。

1、混沌

这是最普遍的情况,我们平常人大多都在这一层次上,我们完全凭感觉行事,这些“感觉”有好的,有不好的,我们没有时间判断,或者根本就懒于判断,只是习惯性的,被动的接受一切,完全跟随自己的习气行走。

比如我们喜欢睡懒觉,因为这样很舒服,于是我们日复一日的重复着;喜欢吸烟,只要感觉一来,就立马伸手去点烟,痛痛快快地吸着;喜欢拖延,遇到事情就打退堂鼓,告诉自己不行,先放一放再说。很多人就这样在浑浑噩噩中消磨掉了自己人生的宝贵时光。自己却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。

2、感知

这时候的意识是清醒的,我们感觉到了外在和内在的“真实痛苦”,产生了难过的情绪,比如睡懒觉虽然当时很舒服,但是一起床就像打仗一样,匆匆忙忙,结果还是迟到被批,自己非常难过。告诉自己,这一切都是由于懒惰心理造成的。这时的痛苦,从根本上来说,其实并不是来自外在,而是内心的痛苦。

3、觉知

通过第二阶段的感知,自己深刻的认识到是心理的苦造成的,所以发心要改变过来,去掉这样的心理状态,那么行为自然也就修正过来了。这就是和自己的“习气”直接针锋相对的时候,只要自己的意识力量足够强大,一定可以战胜任何习气。因为你抓住了“心”这一根本。六祖慧能大师说:从心而觅,感无不通。从“心”上下功夫,把心转变过来,行为的转变是一个自然的过程。

4、观照

所谓的“观照”,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。对一件事情仍然有感知,有觉知,可是这似乎是发生在他人身上一般,与自己无关。我们不会把这个感知同自己联系起来,那自然就不会有追究和计较的念头。

比如别人骂你一句,打你一顿,你听见了,身体也感受到了痛,但是这些感知完全没有进入到自己的心里。心始终如如不动,所谓的感知也就是当时的一瞬间而已,事情既过,就直接结束了,没有在心上留下任何的记号,更不可能因此而产生什么情绪。

5、空

到了这一层次,我们已经看清了生命和一切事物运行的本质就是“无常

”。根本没有恒定不变的时候,任何一个瞬间都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,而一切存在和作用都是“性空”的、虚幻不实的。身与心达到完全脱离的状态,不再受身心的束缚和影响,看待一切都是清净,平等,无分别的。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快乐和痛苦,没有任何的烦恼。你懂得运用“空性”去衡量和看待一切事物和现象。这其实就是得道,开悟的状态了。

修行的过程就是如此,一切都是意识控制身体,控制感觉,控制一切,意识就是自己的心,所以要下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心,要懂得看破和放下,自然也就没有这么多的烦恼了。通过一定的修炼,我们可以渐渐的提高自己的层次,甚至达到“空”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