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楞严经讲义

《楞严经》白话释义

阿难,又如你已明白的,舌头以味道为缘,而产生舌识,这个舌识是从舌头里生出,是以舌头为界别呢,还是以味道里生出,以味道为界别?阿难,如果舌识从舌头生出,那么世间的一切,倒如甜的甘蔗,酸的乌梅,苦的黄连,碱的食盐,辛辣的桂皮等等,都没有味道,你自去尝你的舌头就行了,是甜是苦都在舌头里。如果舌头是苦的,谁又愿意去尝它呢?舌头不愿意尝自己,又怎么会有种种味道的知觉呢?如果舌头没有苦味,也就没有其它种种味道,没有味道,那舌识的认知界别在哪里建立呢?如果舌识生于味道,舌识自已就是味道,就和那舌根一样,那么舌识是不能自己尝到自己的,舌识又怎么去知觉到有味道无味道呢?另外,种种味道,并不是从一物里生出来,那么,假若舌识从味而生,有多少味道,就应有多少舌识。如果只是一个舌识,这个舌识必定从多种味道中产生,那么,碱、淡、甜、辣等味道只能是混合的一种味道,没有什么不同的味道了。既然没有分别差异,也就说不上认识,还说什么舌头、味道、舌识的界别?你的心识并不是凭空生出的,舌和味结缘于这当中,舌就不成舌,味也不成味,都没有自身本性,怎么去建立舌识的界别区分呢?所以应当知道,舌头以味道为缘,生出舌识界,这三处都是虚无。这就是说,舌头、味道,以及舌识界这三处,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,也不具备自在自为的本性。

阿难,又如你已经明白的,身体以触摸为缘,生出身识。这个身识是从身体生出,以身体为认识的界别对象呢,还是从触摸产生,以触摸为认识的界别对象?阿难,如果身识从身体产生,就不会有触摸的有和无,但是没有触摸,那么身识去认识什么呢?如果身识从触摸产生,那么就不会以有身体作为认知对象,身体也就没有了。谁又能够没有身体却能知觉到触摸呢?阿难,物质不能够去触摸也不能够去知觉,而只有身体能够知觉,是因有触摸。知觉到身体也就是知觉到触摸,知觉到触摸也就是知觉到身体。但是,触摸不是身体,身体不是触摸,身体和触摸两种相,原来并无自己安立的处所。它们合在一起就是身体的相,它们分开就和虚空并无二致。没有内触和外身的区别,中间界限怎样建立,没有中间界限,内触和外身都是空无,那么,你的身识是以什么为认识对象,凭什么建立身识界?所以应当知道,身体和触摸结缘,生身识界,但这三处都是无,这就是说身体、触摸,以及身识界这三处,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,也不是自在自为。

阿难,又如你已经明白的,意根与意识法尘结缘,生出意识。这个意识是从意根这里产生,以意根为界别,还是从意识法尘产生,以法尘为认识的界别?阿难,如果意识是从意根产生,那么你的意根通过所思所想而形成,如果没有所思所想的对象,意识就无从生出,离开了对象尘缘就无所意想,那么意识又有什么用处呢?另外,你的认识之心和种种意想的分别性能,它们有时相合有时相异,相合于意根时它就是意根,那意识还能从哪里生出呢?如果它们相异于意根,就应当没有意想对象的生出。如果没有意想的对象,意识又从哪里生出?如果有意想对象,也依然和意根相同。那么意识和意根怎么去划分开来呢?不论认识之心与意根是相合还是相异,都不会是意识,没有意识,认识的界别从何建立?如果意识从法尘生出,那么,世间种种法,都离不开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这五种尘物,五种尘物相状分明,分别对应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这五根,它们都不是意根可以摄取统括的。你的意识依凭种种法才能生出,那么,现在你仔细观察,种种法是什么相状。如果离开这种种法,如色、空、动、静、通、塞、合、离、生、灭等,你就是越过了这种种相,毕竟无所摄取获得。这时,你的意识的生起,就是色、空、动、静等等法的生起,你意识的灭去,就是色、空、动、静等法的灭去。如此说来,你的意识本是无因的,只是种种法生起时才有所识知,意识并无自已的相状。没有意识的相状,其界别对象又从哪里建立呢?所以应当知道,意根以法尘为缘,生出意识界,这三处都是虚无。也就是说,意根、法尘,以及意识界,既不是因缘和合,也不是自在自为。

阿难对如来说:世尊啊!如来常常说到因缘和合,说世间一切事物的种种变化,都是地、人、水、风四大和合的显示和作用的缘故。如来现在又为什么要摒弃因缘和合以及种种关于自在自为的说法呢?我实在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,祈愿如来垂悯众生,为我们宣示不落偏见的道理和根本意义,使我们获得真正的佛法要义。

这时候,如来告诉阿难:以前,你曾经因为不满而舍离了声闻、缘觉这些小乘教法,发心求取无上菩提智慧,所以我现在为你宣示了佛法的第一义谛。为什么你又拿那些世间戏论胡说,说因说缘的妄念来缠绕自己呢?你虽然博学多识,但是就像那些夸口懂得种种草药的人,真正把药拿到他面前,他却不能分辨。如来真正是怜悯你啊!现在,你再谛听,我再为你一一宣示佛法的根本真理,同时也让将来修习大乘佛法的人们通达真实的世界。阿难默然领承如来佛的圣旨。

如来对阿难说:正如你所说,地、火、水、风四大的相和相应,生成了世间种种事物以及种种变化。阿难,如果这四物质没有相合相应,那么它们也就不能与其它种种物质相和相应发生作用,就像虚空不与种种尘物相和相应。如果这四大物质相和相应一起发生变化,那么,它们从始至终都在相作相成,相生相灭,生起死去,死去生起,生生死死此起彼落,像火轮一样旋转,没有瞬时的停息。阿难,这就像水结成冰,冰又化成水,如此循环不已。你观察地性,粗的是大地,微细的是尘埃。你再观察这些尘埃之中的极微细尘埃,就可以分析出尘埃中更极细微的尘埃,如此仔细观察分析下去,就可以看到一些极其细微的尘埃,最终达到空无。这时,就是真正的虚廓空间了。阿难,如果从这些物体间的极其细微处最终可以分析到虚空,就应当知道是虚空产生种种尘物色相。你问,是否由于四大和合生出世间事物种种变化,那么,依你来看,这一处微细尘埃的尘物,是用几个极细微尘埃和合而成的?其实,微细尘埃不能和合产生极细微尘埃。那么,你再看,这些尘物所显示出的虚空,又是用几个尘物和合产生出来的。如果色尘相和相应,其所产生的只能是色尘的和合而不会是虚空。如果虚空相和相应,产生的也只能是虚空的和合而不会是色尘。但是,色尘还可以分析区别,虚空怎么能析出或者合成起来呢?你原来并不知道,在如来藏中,一切色尘本真即是空性,一切空性本真之中即可显出色尘,它原来本体清净,盈满一切形质器物世界,随著众生的识心而现示,应和著众生的认知限度而现示,循著众生的身、口、意三业欲求而生发现示出来。世间的人不知道这些,错误的以为它们是因缘和合而生,以为它们是自在自为的。这些都是众生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,只要有所言说,都不会具有真实义。

阿难,火性没有自己本性,它寄缘在种种事物上面,你看城里那些人家,炊饮时分,手拿取火燧草和铜镜,对著太阳取火。阿难,如果说事物和合而生起,这就像我和你们这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,在一起时是一个集体,但是究竟根本,你们各人是各人,各人有自己的氏族种姓。如舍利弗是婆罗门种姓,优罗频多是迦叶波种姓,你,阿难则是瞿昙种姓。如果这个火性,是因和合而有,那么,当你拿镜子对著太阳取火,这个火是从镜子里生出来,还是从手中艾草生出来,或者是从太阳中生出来?阿难,如果火是从太阳中生出,它能燃烧你手中的艾草,那么,太阳照到的所有树木都应该也会燃烧起来。如果火是从镜子中生出,它自己就能从镜子中生起,来燃起艾草,可是镜子为什么不会被烧著呢?你手拿镜子,但是镜子并没有热起来,它怎么会使镜子融化呢?如果火从艾草里生出,为什么要借助镜子和太阳的作用才能生出火呢?你再仔细观察,镜子由手拿著,太阳从天上来,艾草是这地方土里长出来,火从哪里飘游过来的?太阳和镜子相距如此之远,没有相和相应,这火无从生起。你哪里知道,在如来藏中,火的本性是空性,空性却可以随缘显出火的作用,它们本来清净,盈满一切形质器物世界,随顺著众生的识心而现示,应和著众生的认知限度而现示。这个清净本然性从一切世间事物中生起,生起后又遍布世间一切事物,它哪里有什么固定处所?它只是循顺众生的欲求而造作生发。世间的人们迷悟无知,以为火性是因缘和合而生,是自在自为的,这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,只要有所言说,都无真实义。

本文链接:《楞严经》白话释义

上一篇:学楞严经的好处有哪些

下一篇:楞严经白话文讲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