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楞严经讲义

楞严经第二卷注释

楞严经第二卷注释

文殊。吾今问汝。如汝文殊。更有文殊。是文殊者。为无文殊。如是。世尊。我真文殊。无是文殊。何以故。若有是者。则二文殊。然我今日。非无文殊。于中实无是非二相。佛言。此见妙明。与诸空尘。亦复如是。本是妙明无上菩提。净圆真心。妄为色空。及与闻见。如第二月。谁为是月。又谁非月。文殊。但一月真。中间自无是月非月。

世尊既与发明。复恐不能信解。令文殊从旁添注。就体发明。故问之曰。即汝此身。是个文殊。还许此文殊外。更添一个文殊。唤作是文殊得么。还许此文殊外。减却一个文殊。唤作无文殊得么。文殊是大智慧人。自然同声相应。故曰即我一个是真文殊。此外不得更添一个是文殊。若更添一个是文殊。则便有两个文殊。然我有一个真文殊在。又不得唤作无文殊。喻真如体不剩一法。不欠一法。圆同太虚。无欠无余故也。既知真文殊上。本无是非。则知真体上。亦本无是非也。由彼色空精见。本是净圆真心。不觉心起而有其念。故迷为业识。转为见相。妄有色空精见。良以色空精见依真而起。如第二月。既如二月。则知本无。岂可在第二月上。妄生卜度。以为是真月。非真月。不知生是生非。皆未见真月者也。若见真月。则不妄立是非矣。

是以汝今观见与尘。种种发明。名为妄想。不能于中出是非是。由是真精妙觉明性。故能令汝出指非指。

承上二喻。观见尘而发明。终沉妄想。不能出是与非是。由真精而发明。方可出指与非指。出者。超也。指非指。应前既有方所。非无指示。盖初执在前。似有可指。及对物辨。又无可指。既悟一真。斯疑顿绝。

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诚如法王所说觉缘。遍十方界。湛然常住。性非生灭。与先梵志娑毗迦罗。所谈冥谛。及投灰等诸外道种。说有真我遍满十方。有何差别。

觉缘。谓觉性遍缘。无所不在。梵志。此云净行。娑毗迦罗。此云金头外道。投灰。苦行外道。妄计身中有一神我。常住不灭。处处受生。遍十方界。以滥真觉。故云有何差别。下不剖此疑者。因缘自然。和合不和合。既已尽破。情穷理极。诸计消亡。真我自显。故云圆满菩提。不生灭性。清净本心。本觉常住。是佛所谓周遍也。岂外道妄计可同哉。楞严圆教。全相是性。阿难分性相为二。故疑外道真我。与妙觉混。前云见必我真。我今身心。复是何物。谓身心之外。别有见性。便成和合不和合二相。有一真我在十方中。是和合。真我与十方体不相杂。是不和合。世尊不与分疏。但举五阴。六入。十二处。十八界。本如来藏妙真如性。七大圆融周遍。乃是远离和合与不和合。及因缘自然。外道之真我。不辩而判然。

世尊。亦曾于楞伽山。为大慧等。敷演斯义。彼外道等。常说自然。我说因缘。非彼境界。我今观此觉性自然。非生非灭。远离一切虚妄颠倒。似非因缘。与彼自然。云何开示。不入群邪。获真实心妙觉明性。

外道说自然。谓内而心性。外而万物。悉本无因。自然而然。拟无因果。不立修证。故佛广说因缘破之。因。谓亲因种子。缘。谓助发资缘。内而三乘等性。须由宿生根种。复假诸教助缘。方生诸果。外而百谷等物。亦须根种为因。土等为缘。方生芽等。非彼境界者。异于彼所说也。非生非灭。即常义。远离虚妄颠倒。即遍义。与。类也。似非因缘。而类彼自然矣。云何开示者。阿难实以为自然。但求不同于外道。不知何但不同。且了无自然之义。故佛唯破自然。不复分别外道。我说我字。世尊。我今我字。阿难。

佛告阿难。我今如是开示方便。真实告汝。汝犹未悟。惑为自然。阿难。若必自然。自须甄明有自然体。汝且观此妙明见中。以何为自。此见为复以明为自。以暗为自。以空为自。以塞为自。阿难。若明为自。应不见暗。若复以空为自体者。应不见塞。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。则于明时。见性断灭。云何见明。

自然。谓自体本然也。自体本然则不随境变。今皆随变。非自然矣。外道不了法空。计有一物为自然体。今推其体。体而无自。谁曰本然。

阿难言必此妙见。性非自然。我今发明是因缘生。心犹未明。咨询如来。是义云何合因缘性。佛言。汝言因缘。吾复问汝。汝今因见。见性现前。此见为复因明有见。因暗有见。因空有见。因塞有见。阿难。若因明有。应不见暗。如因暗有。应不见明。如是乃至因空因塞。同于明暗。复次阿难。此见又复缘明有见。缘暗有见。缘空有见。缘塞有见。阿难。若缘空有。应不见塞。若缘塞有。应不见空。如是乃至缘明缘暗。同于空塞。

始疑妙性同外自然。既闻逐破。谓如佛昔说因缘义矣。但未知妙性云何符合。假物为因。循物为缘。既无定趣。非因缘矣。用既随缘故非自然。体既不变故非因缘。见性是自体。明暗塞空是他法。自体能随他法。非自然也。他法不能变自体。非因缘也。

当知如是精觉妙明。非因非缘。亦非自然。非不自然。无非不非。无是非是。离一切相。即一切法。汝今云何于中措心。以诸世间戏论名相。而得分别。如以手掌撮摩虚空。只益自劳。虚空云何随汝执捉。

此下重重拂迹。结显觉性不变随缘。随缘不变也。以执自然者。不解随缘。执随缘者。不知不变。故有外道小乘之别。若夫不变随缘。随缘不变。是世尊说法之弘范。入理之深谈。故结示云。当知如是精觉妙明。不属因缘。不属自然。不属非因缘。不属非自然。以此精觉妙明。元清净体。本无非与不非。亦无是与不是。以一切情计之相。非一切法自相也。法本无差。情计成过。因缘自然等。皆是世间戏论名相。如何于精觉妙明中。作意妄想戏论分别。

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必妙觉性。非因非缘。世尊云何常与比丘。宣说见性具四种缘。所谓因空因明。因心因眼。是义云何。佛言。阿难。我说世间诸因缘相。非第一义。阿难。吾复问汝。诸世间人。说我能见。云何名见。云何不见。阿难言。世人因于日月灯光。见种种相。名之为见。若复无此三种光明。则不能见。阿难。若无明时。名不见者。应不见暗。若必见暗。此但无明。云何无见。阿难。若在暗时。不见明故。名为不见。今在明时。不见暗相。还名不见。如是二相。俱名不见。若复二相自相陵夺。非汝见性于中暂无。如是。则知二俱名见。云何不见。

因缘自然。二皆被黜。不问自然者。非自教也。因缘自教。故重起问。缘生之法。因空而有。因明而显。因心而知。因眼而见。乃世间名相。于第一义。皆为戏论。昔说因缘。为对治自然权宜之教。非今所说第一修证了义之教。阿难误认妙觉性。为因缘法。然不独妙觉性不属因缘。即见性何曾属因缘哉。若谓见性是因缘生者。即如世人各说我为能见。是因何物而成见。复因何物而不见。阿难答世人因日月灯光。故见。因无日月灯光。故不见。此则见与不见。皆属因缘。故知见性从因缘生。世尊借其语以破之曰。若此见性。无此三种光明。名不见者。应不见暗。若谓虽不见明。必能见暗。斯则但是无明。云何称为无见。若谓在黑暗中。不见光明。名不见者。则在白昼时。不见黑暗。亦名不见。则见暗见明。俱名不见。有是理乎。若谓明来暗谢。暗来明谢。是明暗二相。自相倾夺。非关见性暂有暂无。则见暗见明。皆名为见。云何见暗之时。名为不见。

是故阿难。汝今当知。见明之时。见非是明。见暗之时。见非是暗。见空之时见非是空。见塞之时。见非是塞。四义成就。汝复应知。见见之时。见非是见。见犹离见。见不能及。云何复说因缘自然。及和合相。汝等声闻。狭劣无识。不能通达清净实相。吾今诲汝。当善思惟。无得疲怠妙菩提路。

将明暗空塞。推论成就。见性离此四尘之义。则见性不属缘生明矣。见性虽不属缘生。犹属自己业识变现。与妙觉性尚隔一层。故复破之。见见三句。下三个见字。是见精。上三个见字。是性体。盖又以见精为妄。而性体为真。所谓第一义。性在见中。名为见精。性离于见。名为见见。盖谓见明见暗。见空见塞。特见耳。妄见也。见此见者。方称真见。此之真见。已离见矣。非彼见所能及。况因缘自然和合等相。而能及之哉。清净实相。即真见也。即前之精觉妙明也。前举精觉妙明。尽拂因缘自然戏论。阿难滞情未解。再引世尊常说因缘为问。故发明真见。而重拂之。明暗塞空。尘也。见此明暗塞空者。见精也。见此见者。性体也。性本超然。见精所不能及。因缘自然和合。总不离尘。岂能及之。故为戏论。

本文链接:楞严经第二卷注释

上一篇:楞严经第八品讲解

下一篇:宣化大师讲楞严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