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楞严经讲义

倓虚法师解楞严经

倓虚法师解楞严经

第一说地大,「若以地性观」,坚凝在一块成一个地球,「坚碍非通达」,他不能通达一切,「有为非圣性,云何获圆通?」他是有形相的东西,无有作为、无有圣人之性,云何获圆通?

水性是流通不常,行流就止、行止就流,不定流到哪里去,「若以水性观,想念非真实」,当时就拣出去了,你观他不能成就,不是真实的,「如如非觉观,云何获圆通?」你想如如不动,你想观这个水,就不能行,不能得圆通。

「若以火性观」,若以火性起观想的功夫,火是厌有的,有什么烧什么,他这种性不是真离开,若是「厌有非真离」,这个道理深微不好解,「非初心方便,云何获圆通?」非是初发心人的方便,怎能得着圆通的道理?

「若以风性观,动寂非无对」,动静是有对待的,「对非无上觉,云何获圆通?」有对待就不是无上的知觉,怎么还能得着圆通呢?

「若以空性观,昏钝先非觉」,虚空是无有知觉的顽空,「无觉异菩提,云何获圆通?」无有知觉与菩提觉道不相合,怎么成圆通?

「若以识性观,观识非常住」,观此不是彼、彼不是此,「存心乃虚妄,云何获圆通?」都没有一定的存心所以虚妄不实,云何获圆通?

「诸行是无常」,世间上诸行是无常的,「念性元生灭」,观念之性也随着生灭,「因果今殊感,云何获圆通?」因果有同的、有不同的,怎么能得着圆通呢?以下是显明此土入道所宜。

我今白世尊。佛出娑婆界。此方真教体。

清净在音闻。欲取三摩提。实以闻中入。

这是文殊菩萨对佛说明此国土修道,最相宜的法门,就是从耳根入手最为圆通,「清净在音闻」,佛的清净大法,就在音声上观自己的闻性,欲想取正定正受的好处,实实在在的用耳根的闻性,可以入佛法大海。以下明离苦得乐。

离苦得解脱。良哉观世音。于恒沙劫中。入微尘佛国。得大自在力。

无畏施众生。妙音观世音。梵音海潮音。救世悉安宁。出世获常住。

「离苦得解脱,良哉观世音」,这说想离苦得乐,就要选择个好法子,最良最善的,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个法门,他观世间的音声悟的道,所以有求必应,无论多少人,称念观世音菩萨,皆能离苦得乐。就说我在民国三十六年从长春奔沈阳路上,天就要快黑了,东北天气冷,一到九月里就要穿薄棉衣裳,下起雨来,把衣服湿了,没有衣服换,坐一个厂车,那时坐的火车也没有了,顾车也顾不来,自己套一个车,一共六个人:一个赶车的、一个使用人,这是两个在家人,我一个、我的徒弟一个、还有一个徒孙、还有一个戒弟子,这不是说闲话,表示观世音菩萨的灵验,大雨又来了,一个雨点就有铜钱这么大,这也没有办法,道路又长、天气又冷,没有办法,就得念观世音菩萨,那时人心都诚,怕冻死,一齐念观世音菩萨,一边走一边念观世音菩萨,念了几十声,那雨点越下越紧,忽然把空中的云散开了,那时候日头平西了,太阳露出来了,把云彩批开了,两边下雨,当中这个道上不下雨,你说这个显验不显验呢?这是我们离开危险的一次,我说这个不算闲话,为的让大家听见,有这个灵验,不要空过,有危险事情,称念观世音菩萨准能得脱,那是实实在在的,我自己经过的,不用说很多,旁人也有经过的,我也有看到的,立竿见影,所以文殊菩萨遵佛吩咐,选择二十四位都不适合此方根性,要论道德是一样的道德,说此方的教体从耳根入手,容易了脱生死之苦,得究竟之乐,说「良哉观世音」,就是很赞扬观世音菩萨,他因修这个法门得的名字,「于恒沙劫中,入微尘佛国」,这位菩萨不是光在我们这个世界,于恒河沙的这么多个劫,久远久远了,入微尘的佛国,佛国是一位佛掌教着一个世界,此是娑婆世界,释迦牟尼佛掌教,这个世界有百千亿日月,有四大部洲,北俱卢洲、东胜神洲、西牛贺洲,我们这是住在南瞻部洲,金钱世界循环来往,别的世界风俗不一样,能入微尘的国土,不光我们娑婆国土,「得大自在力」,这位菩萨修行得了大自在力,以「无畏施众生」,把大无畏的精神施与众生身上,让人人都离苦得乐,都没有畏怕恐惧的事情,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力,这个慈悲是怎么修行的呢?就是「妙音观世音,梵音海潮音」,妙音是不可思议的音声,观世间上的音声,所以才寻声救苦,世间上的人无论哪个地方,你一念观世音菩萨就得救,这是文殊菩萨由二十五位大士都得了圆通,然而与娑婆世界相合的,就属于观世音菩萨,梵音就是清净的音声,应时而发,那个地方念菩萨圣号,就像海潮音,不能错时,你求时必应,「救世悉安宁」,救世间的人悉得安宁,有为难的事情,救他们都得安乐,普通的人也不管你信佛不信佛,念观世音菩萨就得救,「出世获常住」,你知道世间苦,要想出离世间,若能怎么样,也能叫你得到常住,常住就是永远不转变的好处,我们人在世间上都不能常住,活几十年,活百岁就不多,你要求出世法,菩萨准让你得着常住安乐,没有危险,领导你在佛法里成道,这是文殊菩萨对释迦佛说的话。以下说明观音所修的法门。

我今启如来。如观音所说。譬如人静居。十方俱击鼓。十处一时闻。

此则圆真实。目非观障外。口鼻亦复然。身以合方知。心念纷无绪。

隔垣听音响。遐迩俱可闻。五根所不齐。是则通真实。音声性动静。

闻中为有无。无声号无闻。非实闻无性。声无既无灭。声有亦非生。

生灭二圆离。是则常真实。纵令在梦想。不为不思无。觉观出思惟。

身心不能及。

「我今启如来,如观音所说」,这段文是文殊菩萨对佛说观音所说的事情让大家听,先说个比喻,「譬如人静居,十方俱击鼓,十处一时闻,此则圆真实」,此四句话是文殊听见观世音菩萨说的修行法,拿这个闻听作修行的标准,比如一个人静坐,十方一时敲鼓,声音不落先后,都在一个时间听见,表示这个理真实不虚,道理就在闻上,闻是圆满真实的,闻性可以闻音声,拣择用耳根修行,那五样怎么就不好呢?不是不好,祇是用不上去,「目非观障外」,说眼不能观遮障以外的东西,这一样拣出来不要,「口鼻亦复然」,口里舌头和鼻子也是这样,「身以合方知」,身体非有冷热合在上头才知道,「心念纷无绪」,普通人的心里头纷纷乱乱的没有头绪,所以修行依这五样,不容易入手,拣出这五根就显出耳根管用,「隔垣听音响」,这耳根隔着墙都能听见十方敲鼓,「遐迩俱可闻」,远近都知道,「五根所不齐」,所以修行以耳根最超近,「是则通真实」,又说「音声性动静」,声音有动静,「闻中为有无」,闻中为有为无,动就有声、不动就无声,「无声号无闻」,没有声你就说没有闻,这就错了,「非实闻无性」,没有声你不应该说没有闻,这道理是人人容易忽略的地方,不是闻性没有,你可以说无声,这是表示这个真理,「声无既无灭」,声音没有,闻性也没灭,「声有亦非生」,声音有,闻性也不是现生出来的,闻性是普徧十方,这是说闻性常在,「生灭二圆离」,没有生灭这二样,闻性是圆满的,离开了生灭一点不留,「是则常真实」,这才是常远的真实不虚,文殊菩萨对佛说,观世音菩萨修行的道理,「纵令在梦想,不为不思无」,纵使你在梦中思想,也不做为醒了就没有,在梦中当然是不同醒着的思惟,这是说闻性,永远不泯灭的,「觉观出思惟」,你若修行得从修性上入手,「觉观出思惟」,这是说普通人修行,都是修觉观的功夫观照,这观照出于思惟,观照未离开身心,「身心不能及」,未离开身心就达不到。

说的圆、通、常这三样:圆是表般若德、通是表解脱德、常是表法身德,这是表三德。以下诲敕当机谛听学行,初示其合机。

今此娑婆国。声论得宣明。众生迷本闻。循声故流转。

阿难纵强记。不免落邪思。岂非随所沦。旋流获无妄。

「今此娑婆国,声论得宣明」,令此娑婆世界,一定有音声,耳朵认为好听,「众生迷本闻」,这个声音不是究竟的理,把自己的本闻就迷了,「循声故流转」,随着音声就堕落了,「阿难纵强记」,这说到阿难身上,他是听法当机众,佛说什么他记什么,也没有用处,「不免落邪思」,你想的那些邪念,都不是正理,「岂非随所沦」,岂不是随着声音沦溺,得怎么办呢?得「旋流获无妄」,你施转不随你的声音流动,你把那个闻性旋转过来,闻性别随声音转,你这才得着不虚妄,你学的那些都是虚而不实的,用不上。以下是劝其善修。

阿难汝谛听。我承佛威力。宣说金刚王。如幻不思议。佛母真三昧。

汝闻微尘佛。一切秘密门。欲漏不先除。蓄闻成过误。将闻持佛佛。

何不自闻闻。闻非自然生。因声有名字。旋闻与声脱。能脱欲谁名。

一根既返源。六根成解脱。见闻如幻翳。三界若空华。闻复翳根除。

尘销觉圆净。净极光通达。寂照含虚空。却来观世间。犹如梦中事。

摩登伽在梦。谁能留汝形。如世巧幻师。幻作诸男女。虽见诸根动。

要以一机抽。息机归寂然。诸幻成无性。六根亦如是。元依一精明。

分成六和合。一处成休复。六用皆不成。尘垢应念销。成圆明净妙。

余尘尚诸学。明极即如来。

这段文是文殊菩萨奉佛的命,告诉阿难尊者修行的方法,「阿难汝谛听」,阿难!你审实听着,「我承佛威力」,我是承佛成德慈悲的力量,「宣说金刚王,如幻不思议,佛母真三昧」,这三句话是佛法中的真言,略了两个字,原本是「金刚王宝觉」,他因字句的限制,把宝觉二个字简略去了,我承佛的威德慈力,宣说佛门中的真言,金刚王宝觉这是般若德、如幻是解脱德、不思议是法身德;这三德是佛法中之秘密真言,全刚王是般若德,学佛的人必须要知道;如幻是解脱德,世间上一切都是如幻如化,都不让地缠住,都让他解脱了;不思议是清净法身德,三德秘藏称为佛母真三昧,三德为诸佛之母,都以三德成佛,这是真正的正定、正受,三昧是梵语,翻正定、正受,有正当的定力,得正当的享受,把佛法的要义说完了,又对阿难说,「汝闻微尘佛,一切秘密门,欲漏不先除,蓄闻成过误」,佛的三德秘藏,你得研究,你得要深深的知道,你多学多闻,学得很多、闻得很多,没有实在的修行,你虽闻微尘佛那么多的教义,你都研究过,一切秘而不可见、密而不可分,不可思议的这个法门,你都研究过,你没真实修行,虽然多见多闻,你用不上,是怎么回事呢?你有欲漏未除,漏就如同器皿盛着水,都渗漏了,保存不住!欲是欲望,六根欲六尘,你心里还贪六尘,被尘劳所染,你就漏落了、就堕落了;眼欲见色、耳朵欲闻声、鼻子欲闻香、舌头欲尝味、身欲感受、心里头欲分别,这就是漏相,你不把这个先除去,你怎么能学佛法?「蓄闻成过误」,蓄者存也,你存一些多见多闻,你能学不能用,这是修行极大的过处,你把自己的修行就耽误了,「将闻持佛佛」,你得实行实作,将你所闻的、所受持的佛所说的佛法,这两个字叫持佛佛,你持佛所说的佛法,你记住佛法的言语,你不会用,「何不自闻闻」,你既然知道受持佛法,怎么不照着行?你「何不自闻闻」,返闻闻自性,你自己闻你自己的闻性,这才是修行;你拿这个闻,竟听人说的话,随着话转了,这就成了过误了;你闻你自己的闻性,佛法讲明心见性,你见不着性,盲修瞎炼,借着耳闻这个闻性,闻是个名相,闻是一句话,「闻非自然生」,你别着在名相上,你闻这个闻性,这个闻不是自然有的,他是假借有的,「因声有名字」,因外头有声音,你拿耳朵闻着了,这个名字就是这么起的,闻不是自然有的,是借外边的声音而有,「旋闻与声脱,能脱欲谁名,一根既返源,六根成解脱」,这是告诉他修行的法子,说耳闻是因外边有声音,这是对待法,佛法是超伦绝待的,没有伦次、没有对待,你在对待里该怎么办呢?「旋闻与声脱」,你把这个闻得旋转过来,别跟着声音跑,你这个闻跟着声音跑,越跑越远,你就永远是世间法,不会修行,旋转过闻,还得与声音脱离,这个地方借着闻性就可以开悟了,「能脱欲谁名?」你问能脱的是谁?旋转过闻来,虽然与声音脱了,你还有个闻,要没有声也就没有闻,因声有闻、因闻有声,这是个对待法,一面去了两面就脱了,是闻与声音脱了,闻与声不相干了,修行就在这个地方注意,「能脱欲谁名?」能脱的这个你想给他立个什么名字?这个名字就没有了,就显出你的不可思议、无名无相的本性了,道理就在这里,这是不说之说,显这个意思,「一根既返源」,闻性与声音脱了,你一个性根返源,就不挂着外边的声音了,借着闻显这个性,能脱的名字也没有,「见闻如幻翳」,人的眼见不认能见之性,光认所见之相,这个见闻如同眼中有了云翳,「三界若空华」,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这叫三界,空中没有花,因他眼上有云翳,就见着有花,你别拿着相当真,「闻复翳根除」,若能闻复元性,见这些相都是云翳的根,闻要复元,翳根也就除了,「尘销觉圆净」,六根一销了,这个时候这个本觉就圆融无碍、清净无染了,到这里就算到了极点了,就照着净说,「净极光通达」,净到了极点,还是表示性,性光通达一切,「寂照含虚空」,寂而常照、照而常寂,包含着虚空,这说性的功能,虚空还在寂照的性里头,「却来观世间」,若是这么一说,观察世间的事情,「犹如梦中事」,完全是做梦的事,「摩登伽在梦」是梦中的事情,「谁能留汝形」,这是对着阿难说,阿难之前让摩登伽女缠了一气,佛叫文殊把他救回来了,摩登伽是在梦中,你要是醒着,他能留你形吗?你就是在梦中,才叫他把你留下,「如世巧幻师」,如同世间上变戏法的幻化师,就比如无明,「幻作诸男女」,就由无明里头生出世间上的人类来,这是从无明里幻化出来的,这也代表世间上一切的动物,世间人拿这个就当真的,男女是相,就性上说统统都能成佛,「虽见诸根动,要以一机抽」,这是说幻化师,他幻化出男女之相,「虽见诸根动」,你看这六根都是活动的,这都是无明的这一个机关抽的能力,「息机归寂然」,你把一线抽的这个机息了,归了寂然,没有了,「诸幻成无性」,不但无相,性也没有了,「六根亦如是」,六根也就是这么个意思,「元依一精明」,元来是一个精明之性,由明变成无明了,「分成六和合」,由精明一变化,分成世界上有相的,就是人的六根,「一处成休复」,一处要成了休息,复元了,「六用皆不成」,就在一个无明的根不动,这六用皆都不能成用,「尘垢应念销,成圆明净妙」,要能了了诸尘,心里头要是一念清净,这些尘垢都销化了,这是成了自己本有的自性,成就这个圆融无碍、光明清净的不可思议,「余尘尚诸学」,余者还有余尘,尚且还得修学,「明极即如来」,到了明极才够上如来藏妙真如性。以下结其真实。

大众及阿难。旋汝倒闻机。反闻闻自性。性成无上道。圆通实如是。

这一段文是结其真实,文殊菩萨说到这里,结成经的真实道理,对大众及阿难说,「旋汝倒闻机」,旋是转过来、汝是指着阿难及诸大众、倒是颠倒、闻是闻听、机是机关,你们都颠倒了,拿闻性去闻声音,声音是一个生灭法,闻性随着就成了生灭法,就脱不了生灭,若想脱离生死的道理,得把这个习惯性去了,「反闻闻自性」,你反过你那个闻,闻性别随着声音跑,你自己闻自己那个闻性,这才是不生不灭的道理,人炼什么有什么,你天天炼生死,当然是有生死;转过来你炼不生死,当然就没有生死,这是一定的道理,这有证据啊!说自己的这个自性不容易见,怎么个理呢?他无形无相,你若是说有着,又是着相;没着,你又不知道,所以难就难在这个地方,明心见性的道理就在这里,因什么这个性是要紧?「性成无上道」,你要想成无上的佛道,非见性不能成无上的佛道,以上说的圆通的法门,你就照着圆通的法门论,「圆通实如是」,圆融无碍、通达十方,没有不到的地方,是什么呢?就是人的性,性徧满一切世界乾坤,一性一切性,诸佛众生、草木金石统统都有性,没有性从哪来的?怎么生的?人要反闻闻自性,能超近!旁的就不容易,经说到这个地方,这是最要紧的地方,不怕多说,不怕多研究,「反闻闻自性」,打根本上把他细细的研究,人的这个闻性是从声音立的名字,外边有声、我的耳根有闻,因闻闻声、因声取闻,这是个对待法,没有声音也就没有闻了,所以没有闻,谁知道有声音?这个道理得要深深的要研究,大家坐这儿听经,要不研究出真实的道理,那不是把自己就冤枉了吗?所以这个闻借着声音起的、声音籍着闻起的,没有闻就没有声、没有声就没有闻,互相假籍,是个对待法,佛法总得认得这个超伦绝待,这么一说是个对待法,闻要怎么着实?怎么着义呢?你还非借着他不能明白,你还不能用他,耳朵闻的力量借着声音起的、声音借着闻起的,这是个对待法,对待法是不长久的,佛法是超伦绝待,得怎么办呢?总得还要借着这个闻,籍着声音显出闻、籍着闻才显出有闻性,把闻去了,完全就是个性,这个地方这就是点眼的地方,我刚才说的这个,大家把这个记住了,各人回到自己家里,或是早晨、或是晚上,不用老大的工夫,几分钟的工夫,顶少五分钟,比量比量,倒是怎么回事情?这个经才没有白听,你听完了就过去了,那是白耽误工夫,那是为什么呢?所以讲经也得讲给人听、告诉人,你糊里糊涂的,讲完了就算完了,你得让人明白才行啊,明白了,还得想办法让人用得上才对呀,没有用讲了干什么呢?所以啊,借着声音起闻性、借着闻性见自己本有的性,所以,返过闻来闻自己的闻性,因什么这么要紧呢?「性成无上道」,要紧就在这几个字,要不怎么叫明心见性呢?性是不可思议的,你思议就不是,你把这个心用来用去,用的有定力了,自然就没有思议了,你自己也得常常的比量,常常的炼一炼,他不会白听经、也不会白用功,性能成无上道,无上道就是佛道,「圆通实如是」,前边说的二十五圆通,没有旁的,实在就是这么个理。底下是赞美法性以喻劝修。

此是微尘佛。一路涅槃门。过去诸如来。斯门已成就。现在诸菩萨。

今各入圆明。未来修学人。当依如是法。我亦从中证。非唯观世音。

「此是微尘佛」,此是指的反闻闻自性,微尘数的这么多的佛,「一路涅槃门」,是无量无边的佛都是走这一条路,涅是不生、盘是不灭,这是不生不死的一个门径,大家不要看轻了,慢慢的比量,几分钟的功夫还没有吗?自己比量比量,比量常了就行了,借着声音显出闻、借着闻显出性,你得借着一样,不借着一样,你找不着,就是这一条路,没有二条路,「过去诸如来,斯门已成就,现在诸菩萨,今各入圆明,未来修学人,当依如是法」,过去诸如来他由这个法门成就,现在还有没成就的,当下虽然没究竟,已经入了圆明之理,未来修学的人也应当依这个法修,「我亦从中证」,文殊菩萨说,我成了菩萨位,也是从反闻闻自性而成的,「非唯观世音」,不光是观世音菩萨这么成的道。以下述成佛意,结示简选。

诚如佛世尊。询我诸方便。以救诸末劫。求出世间人。成就涅槃心。

观世音为最。自余诸方便。皆是佛威神。即事舍尘劳。非是长修学。

浅深同说法。

「诚如佛世尊」,诚是实实在在,如我佛世尊,「询我诸方便」,询问我对大众说一切的方便法门,「以救诸末劫」,以救诸般末劫的世界,我们这是末法时代,正法一千年、像法一千年、末法一万年,一万年就不容易悟了,拉开这个功夫,为的是救人,让人这一万年不开悟,来世开悟,来世不悟,回过来再悟,这是佛的慈悲,「求出世间人」,为的求出世的众生,「成就涅槃心」,成就这个涅槃的心,「观世音为最」,观世音菩萨这一法门为最巧妙、最接近、最容易,「自余诸方便,皆是佛威神」,其他法门很多,不是平常人随便用的,那都是佛的威神之力,能见出人的根性成熟不成熟,才可以用哪种法门,上边说的观世音菩萨这个法门,上根人、中根人、下根人,三根普被、九界齐收,其余的法门不能三根普被,这是文殊菩萨告诉这个理,让人注意,「即事舍尘劳,非是长修学」,佛的威神就是在事实上就能让人舍了尘劳,还得看机缘成熟才可以,机缘不成熟不行,得上根利智的才行,「非是长修学」,不是一般人常常所修的法,「浅深同说法」,浅是下根人、深是上根人,普同一块说的这个法,不是这个,佛看机缘成熟才对众生说,唯有观世音菩萨修的耳根圆通的这一个法,才能三根普被、九界齐收。以下是顶礼请加以明真实。

顶礼如来藏。无漏不思议。愿加被未来。于此门无惑。方便易成就。

堪以教阿难。及末劫沉沦。但以此根修。圆通超余者。真实心如是。

文殊菩萨说到这里,「顶礼如来藏」,给佛顶礼,还有如来藏的大法,「无漏不思议」,漏是六根漏在六尘上,见、闻、齅、尝、觉、知,六胜义根借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浮尘根漏在六尘上,这就叫漏,漏是随地转;我们要自己作的主,不漏在六尘上,时时观照自己,这是真修行,修行还有什么巧法子?把这个理明白了就行了,这是说「无漏不思议」,上边讲的是有漏,学佛如来藏的法,怎么学无漏呢?告诉的很明白,无漏的法不是思想的、不是议论的,你思想的、议论的都不对,不思想、不议论能定住心,自性就现前,人的天性就现出来了,「愿加被未来」,这是文殊菩萨愿佛将如来藏的大法加被未来的众生,「于此门无惑」,对于这一个法门没有迷惑,「方便易成就」,反闻闻自性这个法门又方便又容易成就,容易入手不为难,「堪以教阿难」,因为阿难是当机众,可以代表当时及未来的人,这个法可以让阿难就这么修行,「及末劫沉沦」,我们沉沦在苦海的众生,「但以此根修」,也就是依这个耳根的闻性修行,「圆通超余者」,圆通法门超过一切的法门,「真实心如是」,修真实的心,完全的就如是。以下是大众获益。

以上就是倓虚法师解楞严经了,我们修行的时候可以多看看这些讲解,这些东西是能够帮助我们很快的去理解和修行经文的,能够让我们知道楞严经讲什么,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修行的。

首页123尾页

本文链接:倓虚法师解楞严经

上一篇:星云大师讲楞严经

下一篇:印光法师讲楞严经